【资料图】
排练场上气氛热烈,只要唱得过瘾,热风里也似乎透着凉爽。
7月26日,晴热天气霸占了沈阳。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沈阳茂泉京剧团的排练场锣鼓喧天,戏韵悠扬,高涨的气氛跟这天气一样炽热。20多位中老年京剧票友正在“老戏骨”的指导下,排练《四郎探母》《霸王别姬》《锁麟囊》等经典剧目选段,这些作品将在8月陆续以惠民演出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即使是头顶的4部吊扇和地上的6座风扇呼呼地转,演奏者头上的汗水仍是滴滴答答不停地往下淌,打湿了乐谱。舞台上的演员佩戴头饰头盔、身着近30斤重的袄、袍、靴等戏装,更是汗流浃背。
“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在家吹空调休息?”“唱出来才舒服、得劲儿,即使待在家里,脑子里想的也是唱腔和舞剑的事。”68岁的票友张宜雅刚排练完《霸王别姬》“剑舞”,提着双剑步入后台。记者看到,她的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很难想象,近七旬的年纪,穿着厚实的戏服,踩着戏靴,她是如何在台上迈着轻盈的台步翩翩起舞,挥舞双剑,做到姿态柔中有刚的。
是热爱,骨子里对国粹艺术的敬仰和追求,支撑他们十年如一日地走下去。沈阳茂泉京剧团成立于2006年,由50多位退休的专业演员以及京剧票友组成,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既能演出经典折子戏,又能演出全本大戏。作为沈阳规模最大的业余京剧团,该团排练、演出十分活跃。他们自筹资金购置了京剧头饰、戏服以及舞台道具,还经常在辽宁大剧院等沈阳的剧院及社区里举办公益惠民演出,并且主办全国京剧票友节,与各地票友切磋演技。
戏曲演出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艺术活动,在某些民间院团以戏养团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拿出更多的钱去创作精品,显然是有难度的。“不久前结束的全省第二届戏曲小戏展演中涌现出一批高质量作品,其中一些是地方转企院团排演的,从中我看到了辽宁戏曲人的坚守。”中国戏曲导演协会理事徐培成由衷地说。
刚刚卸任朝阳市文旅广电局副局长的包建余笑称自己退而不休,不遗余力地为戏曲发展鼓与呼,“民营院团太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了,我希望把更多的好戏送到景区、社区、农家院,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戏曲的魅力。”
天色渐暗,排练场上仍是热火朝天。一场武戏正在上演,鼓板、大锣、铙钹、小锣上阵,伴奏老师傅们的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剧情的喜怒哀乐写在他们的脸上,也印刻在他们心里。“京剧有什么动作招式,就配有什么锣鼓点,什么时候用大锣、什么时候用小锣以及锣鼓点的轻重缓急都有讲究。”一曲终了,沈阳茂泉京剧团团长胡继岩边招呼大家吃西瓜,边告诉记者,“我会把这个团一直办下去,为了老百姓的喜爱而演下去,尽己所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排练条件。组建业余京剧团,是为了弘扬国粹艺术。同时,丰富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记者 吴 丹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