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海口的岸线上,有一处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仲夏时节,这里绿树成荫、江风习习,凭栏远眺能望见灯塔和江轮。
当地居民最了解这里的“前世今生”——一座在钢渣堆场上建起的公园。它不仅是长江口生态保护的样本,也见证了老工业基地上海宝山“由黑到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蜕变。
岸线的底色是发展的绿色
(相关资料图)
“这个区域原来是滚装码头和堆场,进出的多是货车、集装箱卡车,老码头、老堆场的污染、扬尘给周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多困扰,也留下‘又黑又重’的城市印象。”上海市宝山区滨江开发建设管委会主任江瑞勤说。
如今行走在吴淞口滨江岸线,看到的是生态公园与大型邮轮相映成趣,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就是江畔最亮眼的绿色之星。
图为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受访者供图)
这座老百姓口中的“奇迹公园”,曾是废弃的钢渣堆场,经过生态修复,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五星级公园。
不少市民、游客专程来这里科学探秘。“这里以前是堆废钢的地方,土壤碱性非常高,能建起一座湿地公园,真是太神奇了!”“我做过功课,这里保留了一小部分以前的土壤,就是想让大家看到生态修复有多重要。”
不仅有湿地公园,吴淞口滨江沿线进行了整体整治,成为宝山“最出片”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在这里拍照,有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江海图景,又有水草依依、群鸟戏水的静谧美好。”不少旅游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推荐宝山滨江岸线。
老堆场变身生态公园、老码头变身国际邮轮港、老厂房变身休闲旅游度假区,修复生态实现转型,绿色成为宝山滨江岸线发展的底色。
百年吴淞口是开放新窗口
“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已成为万里长江口、百年吴淞口的文化新地标,也是国产大型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战略管理部主任顾鹏程说。
从高空俯瞰,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如同长江入海口上一颗明珠,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大型邮轮靠泊。
图为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受访者供图)
国际邮轮港岸线长1600米,3个客运楼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具备四船同靠、年接靠国际邮轮800至1000艘次、年接待游客量600万人次的运营能力。这座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即将迎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目前已圆满完成首次试航,将于今年底交船,未来将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母港驶向世界。”顾鹏程说。
中船邮轮科技之所以落户宝山也是看中这里的邮轮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和未来前景。“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岸线更亲民,城市更美丽,也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江瑞勤表示。
近日,上海发布《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系统推进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壮大,提升邮轮经济的贡献度、辐射面和影响力。预计2024年,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产业生态是创新的千姿百态
宝山的新地标——“金色炉台”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曾经是钢厂的高炉核心区。它延续了钢铁工业的记忆,又承载了国际会议、文化会展、信息发布、产品展示等新功能。
十多年来,宝山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曾经钢花四溅的厂房、熙来攘往的堆场、繁忙装卸的港区,被产业孵化基地、创新产业园区、邮轮度假平台所取代,逐步实现从老工业基地向科创中心主阵地的“转身”。
昔日的“滚滚铁流”如今也涌动着创新活力。有了创新赋能,传统的钢铁延伸产业快速转型抢占新赛道。在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上海钢联的几十块电子屏幕实时传输着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出运场景。全球主要矿山发货量、港口货物装卸情况、钢铁交易数量、能源价格波动……一个可视化的大宗商品实时数据系统尽收眼底。这一集纳大宗商品运量、价格、交易信息的数据中枢,平台经济效应正不断放大。
围绕钢材从采集、生产到加工、出运全过程中的碳排放精准量化需求,宝山的初创企业易碳数科创制出“积木LCA云”国产工业软件,帮助企业算清“碳足迹”、制定“减碳方案”。
“环境改善不仅让青山绿水回归,更创造了市场机遇、开拓了产业空间。不少企业慕名而来,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也注入了新兴产业的活力。”宝山区副区长翟磊说。(记者王永前、贾远琨、王辰阳)